□张宏勃 张欢 张宏哲
“每次来东坡,都会有新变化。”近段时间凡是到过会兴街道东坡村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。入村的水泥路宽敞了,防护墙筑起来了,
文化广场可以锻炼了,村里也能上网了——满眼都是惊喜,时刻都在变化。小乡村一天一天美起来了,让人根本想不到这居然是个省级贫困村。
选准路子,制定规划 东坡村位于会兴街道东部,距市区6公里,下辖东河底、东坡、西坡、绵凹、窑古洞5个自然村,全村总面积4.95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1980亩,共346户,总人口1327人。村内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,是典型的丘陵地形。多年来,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,干旱缺水,村组集体经济薄弱,村民收入少、生活水平较低。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,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3户690人。
今年初,根据区委、区政府统一安排,由区黄河河务局牵头,区纪委、区人社局等8家单位共同包扶会兴街道东坡村,同时,区黄河河务局和区文化
旅游局、区人社局三个单位各选派一人组成驻村工作队入驻该村。入村以来,包扶单位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结合村情实际,围绕“精准扶贫、强村富民”的总体目标,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,找准脱贫路子,从改善基础设施、培育致富产业、发展乡村旅游、提升村民素质四个方面入手,制定出东坡村精准扶贫规划并绘制了详细的规划图。规划中指出,要在发展原有温室蔬菜大棚、花卉苗木、种养殖业的基础上,着力打造集休闲旅游、乡村度假、特色观光、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,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,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。
说起这个脱贫规划,该村党支部书记曹社路满眼憧憬:“在帮扶单位的指导下,我们找到了最适合的发展路子,看到了希望,大家的干劲更就足了,相信三年时间,东坡村一定可以实现全面小康。”
对症下药,精准帮扶 扶贫重在扶志,扶贫的关键是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,树立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。东坡村“穷”在于基础设施差、集体产业弱、致富渠道少。号准了“穷”脉后,驻村工作队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,加大基础设施建设、加强技能
培训、发展乡村旅游,提升了该村的整体形象和村民综合素质,用“快刀”帮助群众斩断“穷根”,以“高速”带领村民迈向富裕。
半年来,以区黄河河务局为首的8家帮扶单位整合各方面资源,为东坡村完成精准扶贫建设项目共计19项,注入资金260余万元,使东坡村旧貌换新颜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其中,在基础设施方面,以区黄河河务局为主拓宽了进村主干道2300米,新修建防护挡土墙540米,铺设农田灌溉管道1200米,升级改造农田蓄水池。在提升村民素质方面,区纪委在入村的墙上绘制了10余米的廉政文化墙;区文化旅游局为该村建设了公共电子阅览室,完善了多功能电教培训室;区人社局、区妇联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班,让百余名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,在驻村工作队和包扶单位的引导、协助下,该村启动了水乡东坡休闲旅游项目,十几户地理位置优越的农户正摩拳擦掌尝试发展“农家乐”项目。在传统种植业方面,帮助该村栽种了800亩核桃、300亩油用牡丹,20座智能温室蔬菜大棚也于7月份顺利施工。各类项目的实施,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,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,也让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。
在村委大院的公示墙上,精准扶贫工作安排表赫然醒目,今年计划实施28个项目,其中19项已挂上了小红旗,表示已经完成。仅4月份一个月,就完成了8个项目。每每有人赞叹工作推进的“神速”时,曹社路都憨厚地笑道:“单位多,力量大,是咱八家包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会干事。”
12
下一页
《精准扶贫,让乡村更美 ——会兴街道东坡村扶贫工作小记》由河南新闻网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smx.yuduxx.com/hubin/{225603.html,谢谢合作!